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新闻公告>>部门动态>>正文

共赴数字化未来之约 ——公共教学部(体育部)举办第二期课堂教学观摩沙龙

 
2024年04月25日  
 

文:李可欣 徐安航 审核:李莉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时代列车,极速奔驰。从“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再到“新质生产力”,改革发展的理念环环相扣,一脉相承,释放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思维和澎湃动力,而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4月25日下午,公共教学部(体育部)全体教师大会暨第二期教学沙龙在崇艺楼419会议室如期举行,45位一线教师参与了研讨。本次沙龙研讨主题为“生成式AI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应对策略”,跟踪前沿、凝聚思想、达成共识、付诸实践是研讨目标。

现阶段对AI智能写作与人类写作的思考多处于论证是否会被取代、如何能不被取代、人的独特性何在三个议题。会议伊始,李莉、刘晓飞、彭鸿舜、肖俊等7位老师进行了主题分享。与会者普遍认为,生成式AI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我们首先应该积极拥抱,并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学习工具,适应未来AI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晰的认识到,AI技术在处理一些基础性、重复性、模式化的写作任务上,例如新闻简报、产品说明、科技论文摘要等,AI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样本数据有效地模仿和生成类似文本。然而,在创造性写作、人文思考、价值判断等方面,AI还远远无法替代人类,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与人类作家的关系,可以视为公共性主体与非公共性主体的关系。

研讨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作为具有公共性的写作主体,其写作过程和产出不是基于个体的独特经验,而是基于大量数据和算法的综合处理。这种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创作方式,强调了公共性知识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而人工智能的介入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公共性主体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挑战了传统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创作观念,还扩展了我们对文学可能性的理解。文学创作过程内在包含着公共性与非公共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这种互动重新定义了文学创作的本质和可能性。

2024年注定是向“新”而行的一年,公共教学部(体育部)将带领教师团队持续关注生成式AI的研究进展,提升生成式AI教育教学应用素养,围绕AI教育开展交叉学科的合作实践,支持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下一条: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公共教学部(体育部)开...

关闭